丹东老乡创作了世界邮票上的中国糖画

2018-03-12

毕元发展示他刚做好的糖画。辽沈晚报、聊沈客户端特派丹东记者 王晓阳 摄

毕元发的糖画作品。本人供图

一口熬糖的锅,一把特质的勺子,手腕的起承转合间,熬得晶莹剔透的糖泛着特有的香甜气味,被恰到好处地控制着流速滴落在案板上。看似随意的几笔勾画,却在短短三五分钟内就能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金龙糖画。

这幅糖画的创作者叫毕元发,丹东人,从2002年接触这门技艺开始,16年的时间,靠着不断地钻研和探索,他的糖画于近期被选入《“一带一路”世界邮票纪念珍藏邮册》。毕元发说得知这个消息后,当晚差点高兴得没睡着,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继续探索这门技艺的想法。

出身农家靠糖画走向世界

说起自己的糖画作品入选《“一带一路”世界邮票纪念珍藏邮册》的经过,毕元发感慨,这次经历既是机遇也是幸运。

“最开始真的算是一个无意的举动,大概是去年10月的时候,我在深圳进行糖画表演,一个朋友看了我的糖画觉得不错,说是有一个机会可以介绍我试一下。”毕元发说,当时他的那位朋友正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这套邮票的评选活动,朋友介绍说这套邮票将由中国、美国、法国等国家的邮票、邮品部门出版,意在用邮票这一载体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。

毕元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,便托朋友帮忙给他报名。但是事情一开始并不顺利,不久后从主办方传来消息:报名参选的糖画作品已经太多,他们觉得可能没有必要再接收新的作品了。

“后续我得感谢我那位朋友,他听到消息后并没有放弃,而是跟我要了几张糖画作品的照片,再次联系了主办方,把照片发给了他们,请他们无论如何先看一下做个比较。没想到就是这个坚持成功了,主办方看到照片后很感兴趣,立刻要求再多发一些,于是我就把手头已有的40多张照片都发了过去,不久后就接到了14幅作品入选通知。”毕元发说。

更让毕元发感到荣幸的是,这套“中国艺术名家世界邮票”同时还收录了知名艺术家郭正英、邹汉桥等人的作品,毕元发表示,从这些大师身上,他学习了很多东西,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众多不足。

“我家几代人都是农民,原先我根本没想过自己这辈子能和艺术有什么关系,现在虽然得到一些肯定,但是我觉得自己需要完善的更多。”

卖棉花糖巧遇糖画大师

毕元发从事糖画创作到如今已有16年时间,在2002年之前毕元发做的是棉花糖生意,一次偶然的经历,让他接触到了糖画这门技艺。

“当时我在一所学校附近卖棉花糖。旁边的摊位那天来了一位做糖画的万师傅,后来我才知道他是糖画的非遗传承人。那时我去看他创作,这一看觉得特别感兴趣。”毕元发说,他从小就喜欢画画,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画得好,美术老师还曾多次表扬过他,看到眼前的糖画,他觉得也许可以把自己小时候的爱好捡起来了。

于是毕元发开始回家自己琢磨,先是买了不少美术教材,用笔练画,觉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试着自己熬糖,可是尝试了多次却始终不得要领,“做糖画用的糖要熬得晶莹透明,不能糊,不能苦,如何配比是一门学问”。于是毕元发去找万师傅请教,万师傅没有藏私,将熬糖的方法教给了他。

自制工具完善技艺

毕元发爱说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”这句话,在熬坏了上百斤糖之后,毕元发终于觉得自己算是掌握了熬糖技巧,他开始自己尝试创作。他上手很快,大约一周左右就可以开始售卖糖画了。

但是毕元发没有满足,他对糖画创作者世世代代使用的工具动起了心思:“糖画是一门艺术,但最重要的是它还能吃,既然是吃的东西,尤其大多数是给孩子的,那我觉得干净卫生就是一个非常需要讲究的问题。”

于是手巧的他开始自制工具——为了防止糖从锅中舀出时滴得到处都是,一般糖画制作者会在锅边刮一下勺子再拿出来,只是这样糖就很容易从锅边流到炉子上,不卫生也不美观。毕元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专门自己制作了一套工具,在锅的中央加上一个弧形刮片,这样勺子在上面刮过之后再拿出,就不会出现滴落的问题。

除了锅,毕元发对勺子也进行了改良。传统的做糖画铜勺导热烫手不说,方形的勺柄握在手里时间长了也不舒服,于是毕元发走遍市场找到了一把真空手柄的白钢勺,将手柄置换到了铜勺上,这样用起来更顺手。

创新:融入剪纸皮影等元素

会做糖画的人并不少,那么怎么才能脱颖而出?毕元发采取的方法是“融合”。因为经常到各地去表演,也看到了其他非遗传承人的作品,毕元发觉得其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借鉴到糖画创作上。

“比如剪纸,其实在线条的处理和连接上,剪纸和糖画有很多共通点;而皮影,我觉得可以借鉴造型的创作,再加上制作面人的工具铜针也可以在塑形的时候使用,甚至糖画也可以脱离平面,做成立体的。”毕元发将这些都融入他的糖画创作之中,调整比例,并且在其中融入层次和质量感。

以龙造型的糖画为例,怎么才能在平面上体现出金龙盘飞之感?毕元发的做法是把糖熬制成不同颜色,再借助皮影的制造方式做出立体感,使平面的龙像是要冲出画面,遨游天际。

对话毕元发:目标是与时俱进,并传承好这门技艺

即便已经钻研了16年,也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,但是毕元发还是觉得自己要填补、学习的地方很多。

记者:您表示糖画是一门古老的技艺,但也需要与时俱进,您觉得怎样算是与时俱进?

毕元发:我的理解可能未必全面,但是在我现场做糖画时发现,其实大家早已不满足十二生肖等传统图案,孩子们会问我会不会画“熊大熊二”,年轻的情侣想要立体“糖玫瑰”,或者把彼此的名字用糖画的形式表现出来,根据大家的反馈,我也在不停地琢磨新的创作形式。

记者:您说过自己还有很多不足,都有什么地方是您想精进的?

毕元发:在邮票发行之后,我就开始自学素描,我想尝试用糖画出人像,如果可以,我还想创造一种“漫画糖画”,将漫画的创作手法融入其中。

记者:未来有什么目标吗?

毕元发:一是精进自己的技艺,不断改良学习;再就是教好徒弟,我现在带了20多个徒弟,年纪最大的60岁,我也想把我们传统的技艺传承下去。

辽沈晚报、聊沈客户端特派丹东记者 王晓阳

作者:王晓阳